16

2019

-

12

多赛特绵羊肠套叠的诊治


Author: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相连的另一段肠腔之中形成双层肠壁重叠的现象,它是肠变位的一种类型。该病多发生于马、牛、猪、犬,羊的肠套叠罕见。[1.2.3.4]2002年7月,我院畜禽疾病诊治中心接诊一例多赛特绵羊肠套叠。经手术后获愈,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新乡市某种羊场2000 年从新西兰引进无角多赛特绵羊35只(母羊5只,公羊30只),2001年因肠阻塞死亡4只。2002年10月19日,一头3岁经产多赛特母羊,体重 80Kg,突然发病,该羊喜站恶卧,腹围大,不排粪,初诊为肠阻塞,肌注安乃近、新斯的明等,排出约8cm长的条状硬粪,治疗二天,仍不反刍不吃不喝,腹 围逐渐增大,时有伸腰动作。

2临床症状  该羊10 月22日来我院就诊,主要表现为不安、伸腰、久站不卧,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T38.8℃,P78次/分,R10次/分,精神尚可,眼结膜红黄色,眼球 下陷,心音弱,鼻端干,鼻孔有少量脓性鼻液,气味臭,腹围增大,不排粪,瘤胃蠕动音和肠音消失,瘤胃内有少量气体,瘤胃内容物稀软,瓣胃蠕动音消失,瓣胃 区触诊不敏感,网胃区无压痛反应,尿色淡黄。左右腹部冲击触诊无振水音,右腹部触诊病羊出现弓腰躲闪,有疼痛感。腹腔穿刺液无异常。

3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初诊为肠阻塞或肠套叠,为进一步确诊,决定剖腹探查。[1.2.4]右 肷部切口,按手术常规剪毛、消毒、麻醉,切开腹壁皮肤,分离肌肉,切开腹膜,打开腹腔,探查到回肠后段近盲肠处有一长约12cm似香肠状套叠肠段,该肠段 硬,外层肠浆膜上有出血斑、坏死灶,内层肠浆膜上有纤维蛋白渗出物,肠壁出血肿胀。另外,在病变及正常肠管的肠浆膜上有密集的食道口线虫幼虫结节。确诊为 回肠后段肠套叠。

4治疗  切除病变的套叠肠段,做肠管段端吻合术,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肠管后,涂布氯霉素75万IU,还纳肠管,连续缝合腹膜及腹横肌,纽扣状缝合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撒布青霉素480万IU,结节缝合皮肤,对齐创缘,涂5%碘酊,装置结系绷带。

5 术后护理主要是补液,消炎,抗休克和预防内毒素中毒及纠正酸中毒。用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0ml,6% 右旋糖酐注射液1000 ml,0.5%甲硝唑注射液200ml,庆大霉素48万IU, 氨苄青霉素3g,地塞米松100mg,维生素C5g,ATP3000mg,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2次/d,连用5d。术后第二天排出 约200g粪便,灌服氨基维他50ml,饮食欲逐渐恢复。第四天出院,一月后回访,该羊痊愈。

6体会

6.1肠套叠诊断要点:病羊突然发病,饮食欲废绝,伸腰、背部下沉、持续腹痛和排粪停止,代之以排出少量带血的胶冻样粘液,应用止痛剂无效,全身症状迅速恶化,但该病羊无带血液的胶样粘液排出,腹腔穿刺液无异常,剖腹探查确诊。

6.2 羊的食道口线虫寄生于肠壁上或肠腔中,特别是其幼虫钻入肠粘膜,在肠壁形成结节,故称结节虫,食道口线虫在肠道的寄生,特别是成虫分泌有毒物质影响肠管蠕动,本病例因天气变化等应激因素作用使肠管运动机能紊乱以致发生肠套叠。[5.6]

6.3羊的肠套叠是反刍动物的急腹症,临床上有腹痛表现,发病急,病程短促,必须早发现、早确诊和及早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才好。

6.4放牧羊群因连续采食被食道口线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青草和饮水而被反复感染,必须每年在放牧前驱虫一次,6月、9月和12月再驱虫三次才能较好的预防羊群食道口线虫病的发生。

Key words:

Related news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