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19

-

12

奶牛泄泻的辩证施治


Author:

  1、寒湿型

  病因:寒湿内侵传于脾胃,内伤阴冷,致之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寒湿下流,清浊不分,致成泄泻。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利水。

  治疗:用干姜50、茴香50、猪苓90、茯苓90、苍术50、厚朴50、陈皮50、诃子30、乌梅30、甘草30,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3天。

  2、湿热型

  病因:暑天炎热,多食热草热料,加之口渴暴饮冷水,致使冷热相击,湿热注于肠胃,郁而生热,湿热熏蒸,损伤脾胃,津液不能化生,水反为湿,清浊不分,乃成其患。

  症状:泻粪稀薄、气味恶臭,体热口渴;时有腹痛不安,鼻镜汗少,口色赤黄、便短黄。

  治则:清热燥湿,利水止泻。

  治疗:用郁金50、黄连40、黄芩50、黄柏50、栀子40、白芍50、诃子30、茯苓50、猪苓50,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3天。

  3、伤食型

  病因:采食大量成熟豆科作物,致宿食停滞,损伤脾胃,导致运化水谷功能失调,故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下降而成。

  症状:反刍停止;肚腹微胀,粪便含有未消化的豆瓣且有酸臭味,间有轻微腹痛,口色红,舌苔厚腻。

  治则:消食导滞。

  治疗:用山楂60、六曲60、半夏30、陈皮40、茯苓40、莱服子40、大黄30、延胡索30,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3天。

  4、脾虚型

  病因:饮食、管理不当,草料质劣,哺乳期精料少,致使脾胃虚弱,脾不运化,胃不消导,以致中气下陷,故泄泻。

  症状: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毛焦肷吊,反刍减少,泻粪粗糙,完谷不化,肛门松弛、时有肠鸣,口色淡白。

  治则:补中益气,利水止泻。

  治疗:用炙黄芪90、党参60、白术60、当归60、陈皮60、甘草40、升麻30、柴胡30,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5天。

Key words:

Related news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