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19

-

12

夏秋交替,养猪须防哪几种病


Author:

    夏秋交替时节,由于气候多变,导致猪只发病的诱因很多,秋季主要对以下疾病要做好预防。

  一、附红细胞体病

  “红皮”是特征。典型症状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初期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尿液呈酱油色。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本病可选用血虫净、弓链红抗、长效土霉素等药物治疗。

  二、猪链球菌病

  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内死亡。 

  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青霉素、克林霉素、强效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能有效控制病情。

  三、猪伪狂犬病

  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不育。

  强制免疫接种,后备种猪引进后二次免疫,间隔4周;怀孕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公猪每年免疫2次;断奶仔猪8周、12周各免疫1次。

  四、弓形体病

  体温升高到40.5℃-42℃,表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

  可选用磺胺六甲氧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

  五、猪瘟

  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典型猪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难发现。主要以疫苗预防为主。

  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发生疫情时,采用紧急接种: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

  六、流感

  多发生在晚秋或气温突变的天气。流感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大的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可选用青霉素、复方氨基比林等配合抗菌素,降温。并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七、猪流行性腹泻

  秋季多发。病的爆发多在出售后3~4天或买回不久,有的在运输中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但病死率不到50%,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较;传播也较慢,要在4~5周内才传遍整个猪场,往往只有断奶仔猪发病,或者各年龄段均发的现象。  

  治疗:注射阿莫西林、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类针剂等,同时可添加黄芪多糖,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磺胺脒0.5~4克、小苏打1~4克、次硝酸钾1~5克,混合口服。另外,用干扰素在交巢穴注射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上述方案外,个别严重脱水的病猪应及时进行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输液或腹腔注射输液。

 

Key words:

Related news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